找到相关内容1237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四辑(2)

    是发广大愿心,自甘如此的,除了课业十分繁重之外,身心皆感愉悦、祥和,想及能利益更多众生,能实践人间净土的终极目标,再大再多的困苦也甘之如饴了。写一些勉励的话给你们,祝福你们身心安康,慈悲、智慧日日增长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670230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六辑

    自己的性格孤癖,决意不肯尝试改变的人,与修行是背道而驰的。  要改变个性,唯一的方法是发大悲愿,欲度化无量无边众生。此时,你为完成自己的愿心,必须不断地接触人群,必须领众、说话,保持愉悦的身心,及和蔼...穷究佛理,不但不念佛、不拜佛,也没有大愿心,那佛教一定迅速灭亡,三宝绝对没有住世的价值和功能。所以,宁取迷信如须弥山,不取断灭如芥子。相信往生西方的人,他的心地通常较单纯、可爱,而且热忱感人,能实际去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870232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大乘起信论述解(1)

    道,当持此论,思量修习。”菩萨的悲心,殊堪仰止。   爰乃自题一偈,明讲述的愿心:   我今归依此论   终生竭力弘扬   务使大乘真义   重显迷幻娑婆   民国八十五年七月二十日法性宝林沙门净元于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970233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大乘起信论述解(2)

    深解现前,离相修行六波罗密,最后,次第证得解行发心及证发心。   (一)释“三者,为令善根成熟众生”-善根,是生诸善法的根  本。成熟,是成就善果的意思。如得佛法的正知见,从初信  位至十信终心-愿心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070234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慧日集(第一辑)

    禅慧挂在嘴边来谈修行,易成空花水月。  这分寸的拿捏不靠言语、推想,而是仰仗修行人的愿心、精进心,及永不疲厌四无量心。   第39篇   对世间人而言,是永无休止的牺牲奉献;对修行人而言,恰是永无休止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270236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慧日集(第三辑)

    出世间境界   依愿才能进趋   发大愿心   行大愿力   是创造唯心净土   与佛国净土的唯一途径   佛元二五四二年十一月廿七日晚 沙门 净元 于圆觉寺   愿 力 之二  愿力是生命之泉  ...成文,盼学者不可轻忽,滋长邪见  沙门 净元 于智心斋略记  道心坚固的条件  一、具足佛法正见  二、发大悲愿心  三、善知识教导  四、业障轻减  五.善根发露  佛元二五四二年十一月七日 沙门 净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370238.html
  • 佛教的传播与民族性──以佛光山在菲律宾佛教乐艺弘传为例

    艺术学苑的愿心。  参考文献 :  星云大师,《佛教圣歌集》(高雄:佛光出版社,1970)  星云大师,《佛教丛书》(高雄:佛光出版社,1996)  印顺著,《印顺导师全集》(台北:正闻出版社,...

    永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3570573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论印顺法师的净土思想

    也是深植于人类本性中的重要“愿望”。所以,在大乘菩萨的本愿中,除了愿得弥陀救拨之外,同时也会有强烈的愿心,希望自己加入济度众生的神圣事业。[45]印顺法师在“往生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5270884.html
  • 净宗法师问答录

    若发现临终人挂念世间,佛来又走,怎么办?   答:临终佛来,说明佛不违约,不负众生;众生自己不愿去,说明众生愿心不诚,有负于佛。然事既已至此,欲求补救,必须:一、切莫哭泣强留。二、善巧安慰开示,帮助...

    净宗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2073382.html
  • 廖明活:初唐时期佛性论争的两个相关论题(1)

    渐令信大,不愚法故;非根未熟,后可当熟。故非菩萨与记,令发趣大乘心,言当作佛。菩萨愿心,方便化之,令生信意。……若许趣寂同增上慢,不但不得名为趣寂,甚违诸教,义不相叶。[16]  窥基从决定种性声闻无...

    廖明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374056.html